入汛以来,镇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治责任,坚持党建引领,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最严要求筑牢山洪灾害防御防线,用实干担当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压实责任链条,织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防护网。一是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山洪灾害防御全过程,构建起“县委统一指挥、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县级领导包联和县镇村组“四级包保”责任,落实水库、小水电站、山洪灾害危险区监测防御责任人责任。二是进一步修订以暴雨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应急联动、“三必撤三必到三步法”防汛避灾、“一键启动”预警叫应等制度,不断完善防汛救灾制度机制。各级党员干部及“四级包保”责任人带头熟悉责任区雨水情趋势、受威胁群众信息、转移路线等核心要素,在强降雨过程中冲锋在前,包镇县级领导干部下沉督导,第一时间落实预警叫应、群众转移等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责任堤坝。三是聚焦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动态更新“四个责任人”联系方式,确保汛期24小时通信畅通、响应及时。紧紧围绕“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五个关键环节,狠抓镇村两级“一页纸预案”修编演练,常态化开展预案推演和实战演练,强化提升“三断”极端条件下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群众临灾预警时“看得懂”、紧急转移时“跑得对”。
排查隐患风险,构建“全域覆盖、动态清零”防护墙。一是坚持以党建引领隐患排查整治,按照“三步法”开展全域性、滚动式隐患排查、实施闭环管理。深入开展“三必撤”涉险人员摸排和汛前隐患排查工作,共摸排山洪沟和临河涉险人群1640户4801人,并按高中低三级风险建立涉险群众台账,落实镇村监护责任人、网格化管理人员、邻里帮扶人,户户张贴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落实临时紧急避险安置点。二是聚焦河道阻洪建筑、山洪沟隐患、跨河沟违建、堤防安全、临水房屋、行洪区占用、非法采砂、河道人员活动、淹没区隐患、水域电力安全等风险点,按照“十查”内容,逐项排查、登记造册、分类处置。三是党员先锋队带头攻坚,对发现的隐患“即查即改、立行立改”,能当场消除的绝不拖延,需长期治理的明确党员责任岗跟踪推进。通过将排查责任分区到人、对账销号,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用党员干部及包保责任人的“铁脚板”筑牢防范风险的“铜墙铁壁”,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巡查监测,打造“快速响应、科学处置”防护链。一是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织密日常巡查监测网络,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对移民点、敬老院等人口密集区,党员带头24小时值守巡查,严防山洪、内涝及泥石流等风险;对重点山洪沟区域,加密监测频次,发现险情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对中小河流沿线,建立“上下游党员联防联控”机制,利用30个水位监测点实时共享信息,确保洪峰预警“叫应叫醒”无死角;对水库、低洼地带、在建工地、封控道路等关键区域,均有责任人员值班值守,遇突发情况党员率先冲锋,及时抢险救援。二是农村饮水工程由水管员专人管护,巡查监测,对巡查发现可能造成供水设施损坏的隐患及时排除,避免供水设施损坏造成停供水,一旦发现供水设施损坏,立即展开灾后修复工作,确保及时恢复供水,让群众满意。通过党组织统筹协调、党员带头冲锋,形成“险情发现—快速响应—科学处置”的闭环机制,以“党旗红”守护“群众安”。
当前,镇巴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零伤亡”,向着全年“四不”目标笃定前行,让党的领导成为防汛救灾最坚实的保障。